扫码添加好友
湖南日报•新湖南客户端5月22日讯(记者 胡宇芬)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、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,因多器官功能衰竭,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,享年91岁。
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,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,被誉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。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,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,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“南优2号”。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,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。20多年来,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,分别于2000年、2004年、2011年、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.5吨、12吨、13.5吨、15吨的目标。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,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.7公斤,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.06公斤,全年亩产达1530.76公斤,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。
“发展杂交水稻,造福世界人民”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,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。目前,杂交水稻已在印度、孟加拉、印度尼西亚、越南、菲律宾、美国、巴西、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,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,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。
袁隆平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,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,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,2018年获“改革先锋”称号,2019年被授予“共和国勋章”。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科学奖”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。
哀悼!“中国肝胆外科之父”吴孟超逝世
5月22日,健康时报记者从吴孟超院士身边的工作人员处确认,吴老已经过世,享年99岁。
健康时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网站查询到,吴孟超,主要从事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研究。1922年8月出生,福建闽清人。194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。。中科院院士、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,中国肝胆外科的创始人,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。吴孟超是第十一届健康中国(2018年)年度十大特别致敬人物。
第17606号小行星被命名为 "吴孟超星"。他创造了多个医学界第一: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肝脏外科入门专著;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;提出肝脏分为"五叶四段"的经典解剖理论;完成中国第一例肝癌切除手术和世界上首例完整的中肝叶切除术;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、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;建立全球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,推动我国肝脏疾病的诊断率、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世界领先水平。
早先报道:袁隆平秘书:袁隆平目前在医院,身体状况不太好
5月22日上午,澎湃新闻从袁隆平院士秘书杨耀松处获悉,网上关于袁隆平逝世的消息是假消息,袁隆平目前在医院,身体状况不太好。“我们目前正在医院”。
早先报道:袁隆平保健医生:袁老系在研究基地摔了一跤,正在医院治疗
5月22日上午11:31,红网时刻新闻记者与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保健医生电话联系,对方告知,"袁老正在医院治疗"。
据其透露,今年3月10日,袁隆平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,引发身体不适。4月7日,转到长沙医院治疗。
袁隆平|我还有两个梦,要让杂交水稻走向世界
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手上。——袁隆平
初识袁老是在小学的课本上听过他的故事,那时候只知道他是我国的“杂交水稻之父”,老师只是简要的跟我们说他的发明提升了粮食产量,所以,那时候从来没有认真关注过他。
而就在近日,在一则视频上见到袁老用他认为的破碎英语发言时,简直是眼泪情不自禁地往下流,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决定通过魅力人物志挖掘他的故事。
袁老,1930年出生于北京,祖籍江西九江,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。1974年的春天,他亲自培育的中国第一个强优势杂交稻“南优2号”,在安江农校试种时,667平方米(即一亩地)产量628公斤水稻。一石激起千层浪。此事引起湖南省委、国务院的高度重视。
1975年冬,国务院决定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,1976年定点示范208亩获得大丰收。从1976年到1989年,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,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,相当于解决了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,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%的耕地,养活了占世界22%的人口。袁隆平终于实现“农民不再挨饿”的梦想。
由于袁隆平的这一贡献,人们由衷地称他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;而一些地区的农民则称他为“当代神农氏”;国际同行则称他的研究是“带给全人类的福音”。
今年,袁老已经九十高龄,难以下田作业,只能到田边走走;耳朵不好使了,要与他交流必须要把音量提升或者靠近;眼睛也更不好使了来,对于一辈子研究水稻的科学家来说,只能借助老花镜、放大镜等工具进行研究了。
90岁的他本该安享晚年,但这一次袁老的身份是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。
古语有云: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”,足以证明了粮食的重要性。甚至是到了今天,全球发生战役冲突的无非就两个可能:粮食和石油等刚需的物资。而粮食又是稳定一个国家的根基,一旦出现粮食短缺国家必定混乱。
所以,一颗粮食可以救活一个民族,也可以毁掉一个民族。
袁老说“全球1.6亿公顷的水稻种植面积,其中有8000万公顷为杂交水稻种植,以每公顷增加2吨粮食产量来计算,每年就可以多产1.6亿吨,就可以救活5亿人。共享我的梦想!”
在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究会上,为更好地与外宾进行无障碍沟通水稻技术,袁老用他自认为破碎的英语水平发表致辞,引得众多网友的点赞。
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,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通过开办杂交水稻培训国际班已经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。
目前,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,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,每年种植面积达到7000000公顷,比普通水稻增产20%以上。
袁老的杂交水稻技术共享,让发展中国家的饥饿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。因此,他在国际上被尊称为“饥饿的终结者”!
追求高产仍然是袁老的工作重点。作为一名一辈子只跟稻谷打交道的他,曾经梦见他的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、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,穗子有扫帚那么大,而袁老和他的学生们就在这“瀑布”稻谷下乘凉,那将是怎样的一番景象?
经历过上个世纪60年代的饥荒年代,袁老立志用一生时间研究水稻以解决国家粮食不足的问题。
粮食不足?是的,在外人眼里,我们的粮食似乎够吃,但袁老分析道“我国14亿人口,地理位置奇特,沙漠——山地——平原,有着18亿亩的耕地红线,而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为盐碱地,种植粮食简直是难上加难。例如大豆,每一年我国都需要大豆进口七八千万吨,如果国外一掐断,相当于掐住了脖子。”
在我国,盐碱地高达十几亿亩。
2018年起,袁老带着他的团队进行“中华拓荒计划”,他要在8年的时间开拓出1亿亩的海水稻田”。
海水稻就是耐盐碱水稻,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的水稻 ,具有抗旱、抗涝、抗病虫害、抗倒伏、抗盐碱等特点。袁老的目标是在8年时间让1亿亩盐碱地都种上杂交水稻。
年近九十的袁老,责任重于泰山,袁老最担忧的还是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问题。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,很多年轻劳动力不太愿意在家耕田作业,与之代替的是老人和妇女。粮价决定一切,粮价一涨,通货膨胀,其他也要跟着涨;但,粮价不能降,“谷贱伤农”,近年来,国家加大对农业政策的倾斜,但,要让更多年轻一辈加入到农业行业,还需很长的路要走。
摘录https://mini.eastday.com/nsa/n210522134123739-7.html/http://www.kezhusp.com/
全国服务热线